平安三十而立,解码马明哲的成功之道(下篇)

2018年01月19日   秦朔朋友圈
地址:复制分享到:

从0到1:永远在创业

有段时间,坊间传闻马明哲早年给袁庚当过司机。作为当时蛇口改革开放的当家人,袁庚像蛇口的“神”,而马明哲从湛江调动到工业区劳动人事处,从一名普通干部做起,基本上只能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他。

IMG_7001.jpg

马明哲和袁庚


2016年1月31日,享年99岁的袁庚逝世,马明哲撰文深切悼念,也难得借此机会回应了传闻,“坊间一直有传说,我曾是袁董的司机,可惜我无此荣幸”。他曾对同事开玩笑说,如果大家认为“我从当司机到董事长”是草根逆袭,是大众奋斗的榜样,我很乐意“被当司机”。其实,在马明哲当知青的“文革”年代,司机、理发员是很好的职业。

虽然无缘给袁庚当司机,但袁庚却对马明哲的人生产生过重大影响,他支持创立平安保险公司,为此还给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领导写信促成,他也是对马明哲影响至今的精神导师。

退休后曾担任平安名誉董事长的袁庚说,“我不参与平安的任何经营管理,我的唯一使命,就是要支持像马明哲这样有理想、有追求、敢想敢做的年轻人,为他们营造一个好的干事业的环境”。马明哲日后多次回味,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历经艰难坎坷,走到今天。

袁庚还在另外一个重要的节点上,帮马明哲做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抉择:做官,还是创业?

1994年,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历有为、市长李子彬计划为市政府配备一个金融专业较强的副市长,配合发展深圳的金融产业。他们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劝说马明哲,连深圳老书记李灏也加入说服之列。当时马明哲还不满40岁,事业初成,也拥有中南财大的博士学位,综合条件可谓一时之选。面临诱惑,他陷入长考,并去请教袁庚。老人家说:“小马,你的性格还是更适合做企业。”

也许马明哲自己本就有答案,但袁庚的话,无疑更加坚定了他未来的职业方向感:要做中国最好的企业,跟随中国的崛起,进入世界顶级企业前列。此后当更高级别的职务向他招手时,他很释然:从政是为国服务,做企业、尤其是做一个伟大的企业,一样是为国服务。

一心一意的马明哲,领导平安从保险开始,一路前行,几乎跨越了所有金融领域。今天的平安集团直接管辖着超过20个在行业内都很有影响的各类子公司。对马明哲而言,每个业务子公司的设立,都是一个创业过程。

“我主要负责从0到1的创新,从1到N就交给团队去做。平安从无到有,从产险到寿险,到信托、证券,到陆金所、好医生、金融壹账通等30多家子公司,每一个新模式出来,想明白后就开始找团队,推一把、扶上马,然后我再开始下一个0到1。”马明哲说。曾有一位金融业领导问他,平安有20多家公司,你只有一双手,可以管的过来吗?他说,我两手是空的,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团队去做,我负责的是平安2到3年后的事情。

在业内关于马明哲的说法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

第一个是另一家大型寿险公司董事长告诉我的,“马明哲这个人爱学习,他到保监会开会,听领导讲话,别人觉得司空见惯,不怎么记录,他坐第一排,用iPad一张张拍,弄得比他年轻的人不记都不好意思。”

第二个是业内流传很久的,“马明哲求才若渴,谁在行业里冒尖了就会被他盯上,他可以让猎头公司的高管在你办公室楼下的咖啡店上班,一两个星期天天找你说喝杯咖啡,从来不怕被拒绝。”

第三个是关于创新的,马明哲时刻洞察全世界的商业创新,在亚马逊刚刚起步不久就在研究为什么线下连锁书店的业务规模远大于亚马逊、但市值远低于亚马逊。很多金融机构的一把手总是说,要创新跟着平安走就好了。北京一家保险集团董事长曾说,“以前做保险是左眼看平安,右眼看友邦,现在是左眼看平安,右眼也看平安”。

正是秉承着强烈的事业心、学习心、聚才心和创新精神,马明哲领导平安走上了一条“没有最远,只有更远”的路。

平安历史上的第一个从0到1,是从无到有打破旧的思维和体制的束缚,从高度垄断的体制中突围,成立一家市场化的保险企业。初创时,马明哲带着仅有的13名员工,白天头顶烈日、冒着暴雨四处展业,晚上用最原始的铅字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印保单。开业时的办公室只有426平方米,包括楼梯和厕所,生产工具是3台电脑,外加唯一的展业工具自行车。马明哲对大家说,“生于抗美援朝,长身体时自然灾害,读书时是‘文革’,参加工作遇到上山下乡,经历过这四部曲的磨练,现在的辛苦不算什么”。

产险做起来后发展寿险,尤其是真正意义的个人寿险,对马明哲和整个寿险市场都是从0到1的过程。当时马明哲考察了台湾地区华人寿险公司和产险公司的差异,看到了寿险业的发展前景,坚定投入寿险,大批台湾寿险业精英人才被挖角到平安。

2002年,平安开始经营银行,来自花旗亚洲区的顶级团队陆续加盟平安,直至2012年完成对深发展的收购、兼并及重组。

如果是在一个领域的产业链其他环节做延伸,还比较容易理解,马明哲的不同之处是他总想放眼全球,追踪最新潮流,在看起来完全是年轻人天下的互联网创业领域,也要发起从0到1的工程,而且是同时展开多个创业创新。这在很多人眼里不可思议,美国最大的全球投资基金公司的创始人说,马明哲是全世界极其罕见,可以从保守的传统金融走到现代科技前沿的领导人。

2011年,创办陆金所,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线上财富管理平台;

2014年,创办平安好医生,如今1.8亿注册用户,成为中国最大的移动医疗健康咨询服务平台;

2015年,创办金融壹账通,如今成为服务超过450家银行、2100家非银金融机构的云服务平台;

2015年,平安医疗健康管理公司成立,这个从平安养老险孵化出来的医保云服务平台,已经覆盖全国250个城市,服务人口超5亿……

今天,人工智能、生物识别、云计算、大数据成为马明哲最关心的话题。他永在创业,创最新的业,不断迸发新的火花,然后快速尝试,孵化出“1”。

要在如此多领域完成从0到1,如何能确保成功呢?马明哲曾将平安成功之道概括为“三多一执行”,“三多”就是同时下多盘棋,比对手看多几步棋,多平台,多团队,“三多”之后是找人执行。有体制和机制的优势,只要想好业务方向,马明哲就舍得花大代价将这个方向顶尖的人才网罗过来。平安的管理团队堪称“八国联军”,无论什么国籍、背景、履历、学历,只要愿意做大事,做新事,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大施拳脚的空间。

心怀家国,融入家国

马明哲有广东人特有的商业头脑,但在平安,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平安不是一个赚钱机器,而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

平安脱胎于招商局集团在内地开办的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区——蛇口工业区。创立于1872年的招商局浓缩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现代化的足迹,其“以商务立富强之基”(李鸿章语)的理念也深深融入了平安的血脉。

招商局最早创立时,在上海的报纸上刊登启事说明设局宗旨,“潮流如斯,势难阻遏,中国惟有急起直追”。招商局要谋利,但不仅是谋一企一时之利,而是谋一国万世可行之利。李鸿章说,创办招商局,“乃借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冀为中土开风气”,“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谋。……(国家)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尽在此举”。在那个年代,一批先觉醒起来的中国商人已经意识到“国运即商运”,“公司不举,则工商之业无一能振;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清政府驻欧洲四国公使薛福成语)。

百年之后的改革开放年代,袁庚在蛇口创造了招商局的二次辉煌,他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勇闯禁区,全面改革,缔造出激情燃烧的蛇口“试管”,给仅处香港一隅、实力薄弱的招商局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1986年袁庚提出引入竞争机制,不要国家投资,创立一个商业银行,1987年在工业区内部结算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32.71 +1.21%,诊股)。

1986年马明哲最早倡议办保险公司,后来得到袁庚的肯定,认为一可为蛇口工业区的发展提供金融保障,又可突破中国金融体制的计划限制、探索股份制保险公司道路。1987年12月6日,蛇口工业区向中国人民银行递交了《关于合资成立“平安保险公司”的请示报告》,1988年5月27日,新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商业保险机构——平安保险在蛇口开业。

有这样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探索,让马明哲从创办平安开始,就“脑子装着生意,心里装着情怀”。平安三十而立之际,他宣布投入100亿元启动“三村建设工程”,面向“村官、村医、村教”的三个方向,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助力中国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和美丽乡村的建设。“面向未来30年,我们要更加铭记初心,更加懂得责任之重,更期待为民生改善尽绵薄之力。”

100亿元总公益投入、1000亿元免息贷款、1000家乡村诊所、10000名乡村医生、1000所乡村小学、10000名乡村教师,这些百千万的数字构成了平安“三村建设工程”的内涵,也诠释了马明哲的立业初心。

“三村”工程只是平安投身扶贫公益数十载的缩影。从1994年起,马明哲就扎根教育公益,他没有时间抛头露面,接受采访,却多次下沉到平安希望小学。在他带领下,如今已有114所平安希望小学在全国30个省市的农村开花结果。他还带动家人出资成立“明园慈善基金”,致力扶贫帮困,十年来,马明哲及家人已累计捐赠超过亿元,用于乡村教育公益。

马明哲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观深刻影响着平安人。除了投身精准扶贫、教育公益,马明哲还要求平安要不断开放自身的核心技术,为社会、政务与行业赋能。9年前,平安“智慧医保云平台”在厦门开始试点,目前智慧医保的控费成果在200多个城市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去年5月11日,平安联合深圳市人社局,推出养老金领取“刷脸”在线认证服务。离退休老人由于身体不便或异地养老等原因,无法认证导致暂停发放养老金的情况得到了解决。

一个多月后,6月30日,平安研发的首个“智慧财政”平台在南宁正式上线运行,这意味着南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政府对公共资产负债“摸得清、来去明、管得住、利用好”的全面动态预警、管控和监测。

12月27日,作为首个“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疾病防控的结合,平安研发的重庆智能疾病预测与筛查两大模型,可以提前一周,像天气预报一样,预测传染病发生情况,指导民众进行疾病预防,助力政府部门在相关疾病的防控工作中提升效率,降低疾病预防和控制成本。

平安而立,蔚为大观。中国古语说:“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意思是大概每三十年会有一次巨大的变化。在马明哲看来,平安所处的时代,是呼唤那些有着伟大理想和格局的企业涌现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批量化地创造出好企业”,平安和很多企业一样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不断创新的产物,“一家企业,只有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命运、民族复兴,才能基业长青”。

如今,平安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技术的“云平台”已经延伸到财政、社保、医院管理、公共健康、交通、社区、房产、教育、养老等多个公共服务领域。不仅帮助当地政府提高治理现代化的能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也为百姓创造简单便捷的生活体验。

袁庚在蛇口有诸多探索,他的初心是,“看看什么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看看此路通不通?如果不通,我们愿意接受实践法庭的审判!”以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中集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源自蛇口优秀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境下,完全可以造就出利民利国、对利益相关者高度负责的企业公民。站在新时代起点上的马明哲,饮水思源,无愧初心。

三十年,从河东走向河西

创业难,守业更难。从蛇口出发,危机感已经宛如基因一样的马明哲,不敢有丝毫懈怠。

平安集团资深副董事长孙建一在接受采访时说,马明哲三十年如一日,几乎每天都工作13到15个小时,而且永远带着强烈的危机感推动创新,平安从1988年创立、当年保费收入522万元,到2017年集团收入可能接近9000亿元,是当年的16万倍,但马明哲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平安要向科技驱动转型,新的三十年刚刚开始”。孙建一说,像马明哲这样的企业家,是用灵魂入股了企业,一息尚存,就永不停止拼搏奋斗。

这就是马明哲这一代企业家的襟怀,他们在企业的股份何其微小,但却融入了整个灵魂。

2017年11月,马明哲在公司执委会全体大会上,作了一份题为《新时代 新起点 新征程》的报告。与会的Jonathan Larsen(中文名罗中恒)是2017年加盟平安的著名银行家、前花旗全球零售银行总裁,他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的感受——Shocked!(震惊)

Jonathan的诧异在于,他原以为花旗的科技布局在金融领域很领先,但马明哲这次讲到的科技规划和平安的发展步伐颠覆了他的认知。平安在科技领域的动作让人惊叹连连。

从刷脸进入平安金融中心,到手机上传图片实现受损车辆秒级定损,平安已将人脸识别与图片识别技术等AI技术应用于集团内外数百个场景当中。作为金融集团的平安,依靠一系列的前瞻性布局和探索,正在成为AI时代的领跑者。

过去20多年,马明哲一直将汇丰、花旗等国际金融机构作为参照系。近几年,他则将亚马逊、谷歌等互联网公司作为重点对标对象。在他的超前战略部署下,目前平安拥有中国金融机构中规模最大的数据平台和云平台,大数据科学家超过500人,科技研发人员超过2万名,拥有金融、医疗专利申请超过3000项,多项技术全球领先。

马明哲在报告中提到,如果说过去30年,平安打造的国际领先综合金融集团这个孤品是“河东”,那么,站在新起点上,平安要走向“河西”——一个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

面对下一个未知的三十年,马明哲的愿景很清晰,“面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平安要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必须先成为科技的领导者,而非追随者”。

IMG_7002.jpg

2017年10月31日,平安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全球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全球医疗与健康研究中心

按照他的设想,未来30年平安将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综合金融集团”,并聚焦于“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领域。

马明哲多次谈到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案例,从30年的长度来看,从小做到大的企业80%都不见了,从单元到多元进行跨界发展的企业99%都不见了。“公司发展大了容易冲动,而扩张到不同行业的管理方法完全不一样,所以聚焦是非常重要的,平安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像一棵树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不断修剪枝叶,在做加法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做减法。”马明哲说,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平安更为“聚焦”,这样才会更加有力。

从单一产险到综合金融,平安的上半场精彩不断。从综合金融到金融科技,平安的下半场让人期待。

对“未来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这个目标,马明哲底气十足。他认为,过去30年间,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在人才储备、资金累积、数据深度和场景维度等方面为自身积累了大量科技优势,已拥有五大核心技术,包括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与云平台等。

平安的生物识别技术水平全球领先,覆盖多元场景,包括金融、医疗、生活/服务、安防等;平安大数据已建立起“1+N”生态圈合作伙伴关系,全集团数据量覆盖8.8亿+人群;“平安AI+脑”贯穿人工智能所有环节,其中疾病预测技术实现健康、控费用两大诉求;平安区块链可提供安全、可追溯、高效的交易记录方式,在金融及医疗健康、房产交易等多个场景中已经深入运用;平安的云服务则在社会公共服务、智慧城市、智慧政务等多个领域被广泛运用。

有时想不明白,为什么马明哲拼搏30年后,思想还如此新鲜。也许他说的一段话可以解答:“我的司龄是30岁,30岁算是正当年吧。我还要继续努力,让平安创立100年时的CEO说,我们最早那个叫马明哲的CEO干的不错。”

晚清时代的思想家、实业家、招商局创始人之一的郑观应尝言:“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可叹当时,如同龚自珍所说的,“衰世者,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衰败的朝代没有能人,没有贤能的文官,没有清醒的史官,没有聪颖的将军,学馆里没有饱学的才子,民间没有智慧的百姓,街巷没有聪慧的商人,山野丛泽连机智的小偷都没有。一个呼唤振兴工商业、富民强国的时代,却没有条件让有智慧的企业家发展,这是时代的悲哀。

今天当我们看到无数才工才商遍布中国商界,创造出几十年前不可想象的伟业,不能不感慨生逢盛世。正是改革开放,天公抖擞,亿万中国人民的才华才如磅礴之雨倾盆而下,如浩瀚星空熠熠生辉。以马明哲为代表的世界级中国企业家的涌现,以及他们所展示的胸怀国家民族未来、奋力拼搏、兢兢业业、永葆创新锐气的精神,让我们相信,我们正处在一个呼唤伟大企业同时也能够造就伟大企业的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有更多世界顶尖企业的绽放。

三十年芳华如此壮美,明日,是你更加动人的新的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