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5月27日发布实施经修订的《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证监会公告〔2017〕9号,以下简称“新规”)。与原有规则相比,新规扩大了适用范围,在规范大股东(即控股股东或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行为的基础上,将其他股东减持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统称“特定股份”)的行为纳入监管,同时细化了减持限制,强化了相关披露要求,并严格对违规减持行为的处罚力度。我们提取了这次新规的主要内容:
短期来说调整市场情绪,缓解流动性压力:近几个月,监管趋严,二级市场情绪低迷,两市交易量持续走低,市场分化严重,加之六月大量MLF到期,市场资金面相对紧张。新规的出台在短期内有助于避免大股东及高管减持对市场造成的巨大波动。新规通过将减持的时间点延后和分散来缓解短期减持对市场的供给压力。根据市场机构的测算,今年6-12月重要股东减持金额至少下降20%以上,减持规模从预计的1500亿元下降到1200亿元以下。同时,大股东减持的重要渠道大宗交易也被纳入了严格限制,堵住了原来通过过桥大宗交易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漏洞。新规下,大股东减持退出区间大幅拉长,弱化了大股东行为对市场的影响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市场上大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
长期供给没有显著变化:资本市场的长期表现还是围绕着供求和价值两大主题。减持新规从根本上是只是将原有的减持延后平摊到未来的多个时点,二级市场的长期供给不会因为新规有显著变化。新规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长期的影响更为表现在弱化了市场上“大手“的影响,这有助于形成更为稳定的市场预期。此外,有市场观点认为,减持受限和质押率降低都将影响大股东的融资能力、乃至资本运作能力,将降低大股东对公司短期股价的影响能力,让价格更好地围绕着价值回归。
关注价值投资:市场减持压力根本上市源于股东察觉到的股票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偏差。减持压力根本上缓解还依赖于价值的回归。我们认为,对于基本面良好的公司,减持新规有助于营造稳定的股本环境,股东长期持有信心和需求都更为强烈。对于热衷资本操作的中小型公司来说,减持新规降低了大股东的资本运作能力,“主题性”和“成长性”在定价中的重要性会有所削弱,基本面的因素将越来越重。同时,新规限制下,通过增发进行并购的难度将增加,更逼紧该类公司更加注重内生业绩。
总的来说,新规缓解了短期的市场恐慌情绪和流动性压力,对近期有减持压力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一重磅利好。截至5月30日,1110家公司发布的2017年中报预告中,盈利的公司有842家,占比为76%。在企业利润良好、市场情绪缓解的双重作用下,资本市场有望迎来结构性的反弹。长期上来看,新规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股票供给,但是提供了更为平滑的市场预期体系和更为稳定的市场环境。资本市场投资价值是长期导向,建议关注内生业绩增长动力足,基本面稳定,股本充足,减持压力小的公司。
作者介绍:平安财富宝特约分析师,策略与投资顾问团队 何婉婷
(本文仅代表分析师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邀约与承诺。理财有风险,投资谨需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