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鳌论坛分论坛——货币政策的“度”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针对货币政策、结构性改革、楼市泡沫等发表了观点。他一再强调货币政策不是万金油,不要认为量化宽松可以治好每个国家的不同疾病.针对此次周小川的讲话,我们认为以下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周小川表示,货币政策在经过多年的量化宽松之后,目前全球已经到达了这次周期的尾部。货币政策不再是宽松的了。这一表态也验证我们一直以来的观点,去年第4季度我么就已经提出了全球货币政策拐点这一话题,而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到2107年一季度,随着全球经济数据的不断回暖,除日本以外的大部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央行也不同程度的在逐步收紧货币政策。
但另一方面,在执行多年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在全球、在很多国家已经放弃了流动性。虽然货币政策制定当局已经开始紧缩,但是这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周小川表示某些期间,强调结构改革以及其他长期的发展战略,会发出信号告诉人们不要太依赖于货币政策。实际上,春节前后的两次调整银行间的拆借利率已经在释放这种信号了。这也符合我们前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欧元区的失业率仍处在9%的高位,而日本1月的核心CPI摆脱了负增长,但是0.1%的水平距离2%的通胀目标仍然非常遥远,英国退欧进程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从而给经济带来不确定性。所以,距离真正启动全面的收紧货币政策还有待时日。
周小川表示,财政政策对结构改革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即使财政指标不是很好,但还是必须继续用财政手段、财政工具推进结构性改革,这也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在房地产行业大概率回落的情况下,GDP的增长将更多依赖政府的支出,而财政政策无疑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之后我们可能会再度看到某些国家开始强调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鼓励使用财政政策,当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财政政策空间,所以每个国家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和时间点也不尽相同。
周小川对于通货膨胀或者说是资产价格泡沫的回应用了“不预期的结果”这几个字,货币政策比较宽松的话,它很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或者说导致某些资产泡沫,可能是金融市场的或者是房地产的,或者是其他地方的资产泡沫。所以我们认为,对于货币政策,我们应该辩证的来看待问题,在发生全球金融危机,经济萎靡不振时,确实需要强有力的货币政策来刺激整体经济,货币政策也许会造成这种不良的后果,但是我们还是要关注于康复经济复苏这一面。但当经济基本面开始趋稳之后,我们不应该过于依赖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不是万金油更不是万能药,投资者和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过度反应造成了这些非预期结果。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非适合所有的国家和所有的经济周期,这也再次强调了,在全球大部分经济体走出金融危机阴霾之后,慢慢收紧货币政策也是有需要的。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观点表述均不具有任何法律约束力,不构成任何要约与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