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了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李克强表示,2016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三五”实现了良好开局。李克强提出,2017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广义货币M2增速预期为12%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从政府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的关键点,作如下分析:
在前面的报告中,在完成了2016年全年GDP6.7%的增速后,我们强调2017这一数字将会降至6.5%左右。而政府此次报告中也提及了2017年GDP目标下调到6.5%左右,我们可以看到,此次的GDP增速下调,是政府首次主动而为之,我们认为,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供给侧改革,体现了政府改革的信心,而不被GDP的增速所束缚。同时需要注意的是,6.5%是政府对于经济的下限,实际情况增速可能会出现6.5%的右侧。虽然政府下调了增速目标,但我们认为国内经济正向健康的发展,一个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无法常年保持较高速的增长状态,而这也是进行产业结构转型的必要性所在,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国内经济正从非理性状态向健康状态过度。
工作报告首次明确“稳健中性”基调,与前几年的说话有所不同的是,此次在稳健的基础上加上了“中性”两字。虽然前几年的政府报告中对于货币政策的措辞也是“稳健”,但由于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加上经济还未真正企稳,在执行过程中,表现的是稳健偏宽松的状态。而此次政府的表态,与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定调一致,也符合我们对于2017年货币政策预期,在防风险和去金融杠杆的背景下,央行将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实行货币政策刺激后,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带动边际效正在下降,在全球货币政策进入拐点之后,央行也顺应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所以,2017年财政政策将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政府也在报告中提出了财政赤字率维持3%的目标,而这也将利好我们之前提到的相关领域PPP,基建等。
随着国内经济的企稳,我们对通胀的预期有所改善,“L”型右侧底部的特征愈发明显,但整体经济仍处在底部,所以政府提出的3%的通胀是上限目标,我们认为,通胀会温和上行,但趋势性上行的空间十分有限,对于通涨不必太过担忧。
2017年M2增速从2016年目标的13%左右下调到12%,在基本完成稳增长的目标后,接来下就要面对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和金融风险的课题了。适当减少货币投放是有必要的,叠加美联储加息加快,对中国货币政策形成制约,未来货币易紧难松,但国内尚不具备全面加息的条件,央行将会用流动性工具来调节流动性问题。
从几个关键性问题来看,政府对于2017年的经济充满信心,由于前期年大量流动性剩余,政策鼓励资金脱虚向实,以及由于实际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出口复苏、制造业投资回升、房地产投资超预期等,2017年企业实际融资需求将显著恢复。货币政策的改变以及经济复苏利将在中长期利好权益类资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改革红利开始释放,今年政府将会进一步推进去产能,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同时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简政减税、放宽准入、鼓励创新,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在此背景下,涨规模较大,技术相对较先进的行业龙头企业可能反而受益于行业去产能。
报告中指出,今年将要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我国经济基本面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比较高,可动用的工具和手段多。
金融体制的改革对于市场的稳定和降低系统性风险有显著的作用,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投资者在更加健康的市场中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将会大大降低,这也是2017年我们看好股市的另外一个逻辑。
我们一直强调,今年是国企改革红利释放的一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今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抓好电力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开放竞争性业务。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抓紧剥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近期个地方陆续出台的混改政策也表明了今年国企改革将会成为重中之重,综合看待供给侧改革中去杠杆的思路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落地进程,政策的动向意味着股票类资产的配置价格有望得到提升。所以我们认为,国企改革主题将会成为今年市场主要的结构性机会。
(文章仅代表分析师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