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第53届巴菲特股东大会即将盛大开启。平安投资策略专家现场深度解析,平安财富宝私募圈全程直播,邀您见证万众瞩目的投资盛宴。 “与股神巴菲特一起的72小时”系列报道精彩呈现。
本期,请一起领略巴菲特的投资艺术。
巴菲特如今已经88岁高龄了,从GEICO到国民保险,从可乐到苹果,他的投资故事也已经伴随我们许多年。放眼当前,中国经济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价值投资也开始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声音,老先生的投资艺术在当下显得更为亮眼了,接下来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一下穿越几十年的投资艺术,以及它在当下的应用价值。
巴菲特60岁之前已经非常成功了,52岁时净资产就达到了3亿7600万美元,但是,他九成以上的身家还是来自60岁之后。60岁时,他的财富超过38亿美元。巴菲特持有股票的周期都非常的长,可口可乐从1988年一直拿到了现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秘密,而复利则需要依托时间来发挥效用。很多投资时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来兑现的。短期之内,会有非常多的因素使得股市存在扰动,但是长期来看,一个优质的公司盈利的增长是相对确定的,利润的增长、壁垒的积累、行业的集中都沉淀在时间当中。因而,在波动率预见将明显回升的2018年,投资者无需过分担忧短期风险,目光聚焦长期以获取最大收益。
巴菲特一直偏好消费公司,可口可乐、DQ等都是一些著名的消费公司。消费类中巴菲特又偏爱快速消费品,所以我们很少看到他投资高科技、房地产等慢变现领域。其逻辑也很简单,消费是经济中的支柱,尤其对于快速消费品来说,一旦品牌优势积攒下来,其持续流量是非常可观的。
近几年巴菲特频繁入局航空公司同样也是以消费的逻辑在进行投资。同样,在选择科技公司时,巴菲特也会去寻找那些与消费挂钩的科技公司,比如苹果,其品牌粘性使得苹果越来越像消费品。
对于中国来说,这几年热点主题就是消费升级,目前我国GDP构成中消费的比重已经占到六成以上,开始像发达国家靠拢。同时,随着近几年科技的不断创新,物流网络、支付体系、O2C迅速普及,消费和科技间的化学作用逐步增强。涌现出了一批未来有望成为细分行业龙头的优质企业,值得我们去密切关注。
每年在巴会上一定可以看到情景的就是巴菲特跟他的老伙计查理芒格喝着可乐、吃着雪糕、嚼着糖果。巴菲特投资中讲究的是触手可及,是对标的完全的了解。不管是可口可乐还是Diary Queen,都是日常中经常接触到的品牌。
仔细观察巴菲特早期的投资标的可以发现,都是一些工艺简单、产业链短、日常触手可及的企业。这其实也是在标的选择的过程中筛除掉一些不确定性的风险。巴菲特投资艺术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集中投资”。集中的本质不在于不分散,而是用有限的精力去真正深入了解投资标的,对经营模式、竞争优势了熟于心。
市场的波动对于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来说是非常敏感的。巴菲特和Protégé曾在2007年底各花了31万8250美元,买了票面价值为50万美金的零息美国国债。到了2012年十一月份,那些还有五年才到期的债券,交易价格上涨到了票面价值的95.7%。看起来债券的投资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同时当时的到期年化收益率还不到1%,只有0.88%,而标普500当时的股票现金股息率高达2.5%,并且有大量利润留存可以用来扩张或者回购股票,股债之间估值极不平衡。所以二人一起卖了债券持有股票。
巴菲特这样的决定也是基于他对于股票长期风险的独特认知。巴菲特认为,随着投资者的投资周期的拉长,一个分散的美国股票组合会变得比债券风险更小。因为利率变动、通胀风险始终存在,经济的增长也始终存在,因而长期来看,股票不一定风险比债券高。当然,前提是这些股票在购买时的估值应该比债券要低。
巴菲特的投资艺术过去也孕育出了我国早期的一批基金经理,其中很多都是做茅台出身的。但是在后来几轮资金面驱动的牛市当中,这种投资艺术其实被大家渐渐遗忘了。中国股市是一个以散户为主体的市场,集群分散,喜欢追逐估值暴力增长。在资金面特别宽裕的时候,价值投资显得黯淡无光。但从2017年开始,“价值投资”这一词又重新夺回我们的视线。
但究其来看,中国式的价值投资与巴菲特式价值投资依然有所区别。中国式价值投资以大为美。巴菲特式价值投资始终强调价与值的合理关系。A股随着去年的上涨,目前部分蓝筹白马的价格已经开始渐渐偏离价值投资轨道。往后看,真正符合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是那些具有行业壁垒技术优势、或者垄断竞争地位的并且估值合理的行业龙头企业。
生产经营中有太多难以预料的、人为的风险,这也决定了即使是巴菲特的投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对IBM的投资就是一个鲜明的案例。
巴菲特当初大举进军IBM其实看好的是IBM由PC端向云计算的转型。IBM在智慧云这一块的战略布局非常地超前,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智慧系列。一个前瞻性的优秀决策却没有以合理的方式予以执行,IBM始终没有走出卖硬件的束缚,也使得在这一块逐渐失去竞争优势。所以,投资者需要正视投资中存在的风险,予以重视但不盲目惧怕,以此为警示在选择标的和过程当中更加审慎,同时注意合理分散,使得组合收益最大化。
本文作者:平安财富宝特约分析师&平安财富 策略与投资顾问团队 何婉婷
想要获取更多专业投顾的投资制胜法宝,请访问私募圈。
私募投资圈访问路径:
平安财富宝APP-发现-投资圈-私募投资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