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宏观 | 缩表大杀器开启,资本市场如何闻风而动

2017年09月28日   平安财富宝
地址:复制分享到:

9月美联储FOMC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决定保持1%-1.25%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从今年10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在缩表的方式来看,将在10月底开始减少到期的60亿美元美债的再投资,并在10月13日公布40亿MBS停止再投资的细节。同时逐月增加缩减规模,2018年底将规模涨至500亿美元/月。

我们注意到此次会议决定虽然符合预期,但是美元指数短线跳涨,黄金下跌。这主要因为从最新公布的利率预期点阵图显示,联储高官预计,2017年还将加息一次,2018年将加息三次,2019年加息两次,2020年将加息一次。而对于12月是否加息,16名高官之中,有11人预计今年还有一次加息,只有四人预计不会加息,剩余一人预计今年还将加息两次。因此此次市场将美联储的态度解读为鹰派。此前市场一度认为受到飓风的影响,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偏低,而会后,彭博12月加息概率暴涨至67.2%,远超一天前的53.2%、一周前的35.5%,以及此前的低位22%。

美联储利率点阵图

                                                       

12月加息概率走势图

数据来源:美联储官网,Bloomberg

所以此次会议结果是如期缩表,而对未来加息预期变得更加鹰派。而我们接下来则要讨论此次FOMC会议后,对于整体美元指数、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都会有哪些影响。首先,对于今年以来一直表现疲软的美元指数,我们在上一篇关于人民币与美元下半年趋势的软文中有过详细的讲解,而此次缩表的正式开启,也无疑会使得今年四季度美元有了触底小幅反弹的机遇。此前反复强调,加息是资金成本的提高,而缩表是直接货币供给的抽离,对于美元的提振效果是比较明显的。而随着欧洲央行缩减购债规模的讨论时间可能延后,美联储如期缩表将会给美元短期带来发育的良机。

对美股的影响:在全球央行中,美联储与市场的沟通机制与效果都是最有效的。从简单的逻辑中我们知道加息与缩表这两类紧缩货币的政策对股市都是利空,但实际情况却并不如此,而指数走势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次加息周期中,2015年底的首次加息对股市的负面影响最为明显,市场短线出现了明显的回调。但随后美联储经过一年的时间让市场适应了整个加息的节奏,而在2016年底开始的几轮加息,均未对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反而美股在经济复苏的推动下屡创新高。此外,我们也注意到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股的牛市与整体QE的节奏息息相关,走势基本一致,可以说是货币政策主导的牛市;而步入2017年,整体市场的思路在由货币政策主导转向财政政策主导,更被市场所关注的是白宫的税改法案与公司基本面数据。因此我们认为此轮缩表的开启对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而且缩表也是渐进式的,确定性更高,市场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流动性的抽离,这也是此轮FOMC会议并未使得美股当天有较差表现的主要原因。细分板块方面,缩表对于银行板块的提振使得银行股当天走出了较为亮眼的行情,而标普500指数当天表现较为震荡,基本持平。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在减弱 

      

美国股市从货币政策主导转向财政政策

数据来源:wind,平安信托

对美债的影响:美联储目前4.5万亿规模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结构较为扭曲,主要以长期国债与长期MBS为主,久期过长,这也是美联储开启缩表的一大因素,解决目前资产结构的情况。QE过后,资产负债表中,中长期国债占比超过50%,MBS占比高达40%,而持有的MBS也更多是10年期为主。了解了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大致构成,缩表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也就变得清晰了。期初每月缩减60亿美元国债与40亿MBS,到后来稳定在500亿每月的缩减规模,整体都是针对久期较长的国债与MBS,因此对长端利率影响要大于短端利率。此外,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国债走势与缩表并没有清晰的走势关系,国债收益率的波动不仅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对财政政策与基本面的预期也是较为敏感的。我们认为,缩表开启会逐步使得长端利率(10年期、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对短端利率影响较小。

本文作者:平安财富宝特约分析师&平安财富 策略与投资顾问团队 张一鹤 CFA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分析师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邀约与承诺。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